

会员日后,下半年逐渐进入跨境电商的旺季,不少断货的卖家陆续开始补货,FBA爆仓、接收上架慢等问题随之而来。此外,跨境出口实名申报新规也在近期落地。这意味着长期存在于外贸行业的"买单出口”模式将失去操作空间。对依赖此类模式的跨境卖家而言,一场风暴又要来了。
// 新规核心,终结买单出口乱象
买单出口在外贸领域长期存在,尤其在小商品等低价值产品出口中普遍存在。企业为规避限制或简化流程,向有出口权企业购买完整报关资料用于海关申报,以此绕过正规流程。
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《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》(2025年第17号),对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订。
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:凡以代理形式出口货物的企业,在预缴申报时,必须同步报送"实际委托出口方”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。其中,"实际委托出口方”是指出口货物的实际生产销售单位。
也就是说,10月1日起,代理出口必须实名申报实际货主,买单出口模式将趋于消亡。
随着10月1日实施日期临近,跨境卖家应把握政策调整窗口期,主动适应新规则,确保税务合规转。
// FBA爆仓太严重!美国站备货激增
根据反馈,美国市场方面,TMB8、DEN8、MDW2、FTW1、ORF2等仓库由于爆仓太严重,已经不批约了。MIT2、IAH3、FTW5、CLT2、ABE8、LAX9、GEU2、FWA4等仓库也出现了批约时间推迟严重的情况,平均延迟时间可达3周。
FBA工作效率有点难以捉摸,有些仓库约需等待20天时间开始工作,有些仓库即使已经过去2个月了,货件仍未进入 Check In 或 Rereceiving 状态。和爆仓问题随之而来的,是仓库搞丢货物,以及赔偿受阻或者赔偿金额和产品价值相比严重缩水等问题。
事实上,在今年5月份左右时间,已经有多位亚马逊卖家反馈货物送仓慢等问题,亚马逊会员日前夕这个问题达到顶峰,多人因此错过旺季销售。
结合亚马逊近年来不断投资FBA基础设施建设,理想状态下,FBA爆仓应该有所好转,但现实却相反。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亚马逊运营成本正在逐年上升,广告推广、佣金、FBA配送、退货等支出是吞噬卖家利润的占比大头,这正是卖家吐槽不断的重要原因。分解卖家运营成本可以发现,围绕FBA产生的成本支出,可以说是非常高,而且其中很多因素绝非卖家所能控制。
对亚马逊来说,仓储费是一大笔可观的收入,卖家不仅需要更多资金备货,还得多出仓租,以及完全不能预测上架时效,为了解决时效问题,卖家只能更加提前备货,货越发越多,仓库越来越慢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// 海外仓:破局FBA限制,打造弹性库存的"效能引擎”
当FBA的周期性约束、高昂费用与突发补货需求成为常态,旧有的"慢补货”模式已难以为继。库存波动与费用调整背后,实则是供应链效能升级的迫切需求。
海外仓以其灵活调拨能力、经济仓储成本及便捷的退换货处理,成为破局FBA困境的"效能引擎”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1.解锁库存流动性: 实现"销售驱动”的动态库存管理,让库存随需而动,摆脱FBA僵化周期的束缚;
2.释放FBA黄金空间: 将低周转率商品、大件或淡季产品策略性部署在海外仓,大幅降低在FBA昂贵仓位上的无效占用;
3.构筑销售高峰防火墙: 利用海外仓前置备货,遇流量高峰可无缝、快速向FBA补仓,确保销售连续性,让商机零流失。
京华达作为业内领先的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服务商,目前在美国拥有8个海外仓,分布美西、美中、美东。一直以来,京华达都在倡导并践行"合规出口”理念,面对复杂环境,卖家需主动求变,通过海外仓战略的精准实施,结合多元化市场布局、产品创新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。